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中资券商的国际化布局正持续提速。
11月17日晚间,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证券公司的议案》,同意由其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当地证券公司。这是该券商在布局新加坡、越南子公司之后,首次将业务拓展至印尼这一新兴市场,也标志着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再进一步。
近年来,中金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泰海通拟收购印尼证券公司
多家券商布局国际市场
11月17日晚间,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证券公司的议案》,同意由其境外子公司收购印尼本地证券公司股权。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这是国泰海通证券落子新加坡、越南之后,首次进军印尼这一新兴市场,不仅标志着其东南亚战略布局再迈关键一步,更初步搭建起“新加坡—越南—印尼”三角金融服务枢纽。
作为中资券商国际化的缩影,国泰海通的海外扩张轨迹清晰可循。其主要通过子公司增资、业务牌照获取、跨境服务拓展等方式推进国际化战略。
记者了解到,国泰海通证券在2024年年报中展望2025年全年重点任务时,其中一项就是“推进国际化战略,优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持续深耕重点区域市场,加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布局,全面提升公司业务、人员和运营的国际化水平”。
那么,国泰海通拟收购的标的公司在印尼市场的业务布局、客户基础及市场份额如何?预计何时完成收购?除印尼外,未来在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其他国家是否有进一步的布局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国泰海通证券,并按照对方要求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记者注意到,不只是国泰海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化已成为中资券商共同的发展方向,许多券商积极走向海外。
中金公司率先突破中东市场,今年5月其阿联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分公司正式开业,成为中资券商在海湾地区的首家持牌机构;2018年中国银河证券通过收购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集团证券业务,实现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覆盖;而华泰证券则以新加坡为支点,打造“投行+财富+机构交易”生态体系,并通过收购越南本地券商牌照成为首家直接参与越南证券交易的中资机构。
此外,还有招商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也在积极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以上布局趋势表明,中资券商正从过去以香港为单一跳板,转向构建多区域、多牌照、多业务协同的全球化网络,国际化已成为头部券商提升长期竞争力的战略支点。”资本市场资深人士称。

获取多元客户与增加收入来源
为资本市场开放注入新动能
中资券商加速“走出去”,背后是内外双重因素的共同推动,更暗藏清晰的战略考量。
招商证券认为,抓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红利和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布局东南亚、中东市场成为多数头部券商寻找新增长点的方向。
2025年,中国银河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分别达10%和8%,并主导了泰国信贷银行2.07亿美元IPO,为近年泰国最大规模上市项目。根据2025年6月30日东方证券业务结构数据,其“国际及其他业务”占主营收入15.73%,表明国际业务已成为其重要增长引擎。
河南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郭兴方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中资券商海外扩张步伐加快,为资本市场开放注入新动能。
“随着大量中资企业赴海外上市、发债、并购和投资,它们需要熟悉中国市场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支持。中资券商在语言、文化、监管理解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郭兴方说,中国政府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求,券商正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在郭兴方看来,出海经营有助于国内券商积累国际经验,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品牌。尽管目前全球化遇到一些挫折,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券商出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应对国内行业竞争加剧。
“国内券商业务同质化严重,佣金率持续下滑,传统经纪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通过国际化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郭兴方说, 海外市场可以带来更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如外资机构、本地企业、高净值个人等),丰富收入结构,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在政策上,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券商开拓国际市场。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去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悦来网配资-软件炒股杠杆-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最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