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将取消学硕,将学术型硕士归于“硕博连读”的消息,传递出了至关重要的信号——未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差异将更加清晰,这也就意味着,想考研的同学们,如果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话,只能把专硕当初自己的主要备考目标。
其实近两年来,专硕和学硕在考生心中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心细的同学一定发现了端倪: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名额越来越少,而专业型硕士虽然在扩招,但学费却在逐步上涨。
这对于那些想通过考研来增加就业机会的同学们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方面想升学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专硕巨大的学费压力,也让一些考生不得不面对现实:想读又怕读不起,读得起也怕读了之后不能“回本”。
浙大一专业学费暴涨180%,普通学生想读又怕读不起学费小幅度的上涨已经让不少普通家庭的学子倍感压力,只是没想到,如今学费又涨了,浙江大学2026年金融专硕学费从12.8万元上涨至18万元,国际商务和税务专硕学费更是从10万元直接跃升至18万元,暴涨了180%。
展开剩余72%先来说说这个金融专硕,在各大高校已经沦为了学费上涨的“重灾区”,上海地区的知名高校,如复旦大学金融专硕学费已达25.8万元,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学费也普遍超过20万元。
考研圈里甚至流传着“没钱别去上海读专硕”的说法,浙江大学此次学费调整,也给考生们传递了向这些学校看齐的信号,学费的再度上涨,不仅触动了即将报考的学生神经,也让家长的钱包感到了阵阵发凉。
当前经济形势下,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并不理想,更何况,浙江大学的强项也不是文科类专业,而是理工科和农学领域,一所名校的非强势学科,专硕学费却如此暴涨,普通家庭的学生想读都读不起,难道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阶层筛选的新工具吗?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教育成本的上升不仅体现在学费上,从2020年开始,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就已宣布专业型硕士不再提供住宿,学生需自行解决。
在这些一线城市的住宿费用,相比校内住宿费用,更是能翻好几倍,再加上生活费、资料费等支出,两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的总成本轻轻松松就得几十万,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沉重的负担。
考研的本质是一场“投资”,如今这笔“投资”是否还值得?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提升学历的主要目的还是提升就业竞争力,本质还是一场“投资”,而在学费暴涨、读研生活成本翻倍的情况下,这笔“投资”还是否值得?是每个考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当高等教育特别是名校优质专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时,社会流动性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显然是不利于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
但站在高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学费的上涨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拨款比例有所下降直接导致高校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压力,高校被迫寻找其他收入来源,而专硕俨然成为了不少高校创收的重要渠道。
但在学硕逐渐被“硕博连读”取代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当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考研学子只能选择专硕的那一天,专硕的学费还是如此昂贵,那教育的公平性,又该如何保障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于:辽宁省悦来网配资-软件炒股杠杆-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最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